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是指)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评价主体低估被评价者能力,认定被评价者是不求上进的、行为差劲的,以致被评价者将这种观念内化,促使被评价者表现不良行为。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毕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提出的心理学效应。
该效应表现为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促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例如,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种期望的变化。该效应揭示了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皮格马利翁效应会对人的生活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使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人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人的情绪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而改变自己的外貌、性格,乃至命运。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