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俘虏怎么读)
意思是战争中活捉的敌方从事战争的人员。俘虏,汉语词语,拼音fú lǔ,战争中活捉的敌方从事战争的人员;[1]非本意地受约束的人。
解释
1.战争中活捉的敌方从事战争的人员。即战俘。
2.非本意地受(义务、责任或财产)约束的人。
出处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俘虏就是在战场中抓捕到对方战斗人员被称为俘虏。战争发生激烈的战斗,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战胜方就能抓捕到对方的战士,也有投降的战士,这些人都是战俘俘虏。
按照国际公约,对待战俘和俘虏要有明确的公正待遇,不行任意处置对方的战俘和俘虏。
常用释义
1.
动作战时捉到(敌人)。
近义
俘获俘擒俘累
例句
他们在此次战役中大获全胜,俘虏敌军数千人。
2.
名作战时捉到的敌人。
近义
战俘
例词
押送俘虏释放俘虏
例句
金钱的诱惑使一些意志薄弱者迷失了方向,成了金钱的俘虏。
解放战争期间,《中央关于战俘处理办法的指示》中明确指出:削弱国民党军队,增加解放军之补充。
其处理办法为:“一切精壮士兵,均加争取,补充我之部队;一切老弱残疾,予以宣传教育后放走;反动官佐则集中看管,或交给地方政府看管,以便交换我军俘虏;”
一般做法是——一般士兵就地补入部队,中下级军官遣散,高级军官则关押。共军俘获国军下级军官也是尽可能补充的,尤其是炮、工、医、电台等技术军官几乎是全部征用的。
指挥官中的尉官也往往动员,担任指挥副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