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原文) 译文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止”在这里的意思是确定一个人生目标,一个途径,朝着一点发展. 也就是说:“止于善”是立志做一个善人,“止于恶”就是做一个恶人.人生做止于善的好人比做止于恶的坏人更难.道理就是说,善的行为就是停止掉恶,使恶的行为不发生作用,行为专止于至善,这在《大学》里讨论得很多.还可以借鉴老子与庄子对于“止”这个字的理解.“止”就是诸子学说中人生的最高境界.
“大学之道”的“大学”指的是:
一是“博学”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指的是大学问,也就是治国安邦的学问。
这里的大学不是咱们现在的大学的概念,“大”通“太”或“泰”就是大学问,孔子指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邦的学问
大学之道的大学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通俗来讲,大学之道的大学是指通过学习来拥有良好的修养和素质,进而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根据我们现在的了解,大学之道一般意思是是指上大学的道路,而对于古代的文言文的说法,它的意思应该是知识博大而学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