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历史上曾经产生难以数计的建筑物,有许多已经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也有不少得到保存,流传至今,就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历史建筑物。
▲天坛
因为数量众多,且建筑布局、形制等级、功能构造和建造等不同,这些历史建筑物大致可归纳为八大类,如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宗庙建筑等。下面,我在分类之后,再辅以具体的建筑名目,进行阐述。
1.宫殿建筑
古代社会从原始时代,进入奴隶时代,最后进入长期的封建社会,作为社会金字塔顶层的统治阶级,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制,就是所谓的宫殿建筑。
▲北京故宫
目前所能看到的宫殿建筑,主要是供帝王处理朝政和居住休憩的大型院落式建筑群,一般指皇城建筑、宫城建筑和避暑建筑。
首先,最著名的当然是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依据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外朝以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殿为中心,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故宫占地72万平,建面15万平,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规模相当宏大。
其次,现存较好的还有布达拉宫、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清初皇宫,占地六万多平,建面将近两万平,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其建造承袭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沈阳故宫
按说古代知名宫殿很多,如秦代阿房宫、汉代长乐宫、未央宫、唐代大明宫,但是作为土木建筑,不耐战火,不及明清砖木宫殿建筑容易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整体看到的主要就是明清留下来的宫殿了。
2.民居建筑
这是相对于帝王上层社会的宫殿建筑而言的民间建筑,主要为满足人民的生活起居需要而建,因人口众多,自然数量更大,分布也更广,东南西北、大江上下都有它们的踪影。
另外,根据古代各地的差异性,如环境、气候、民俗、经济、礼制等因素影响,无论艺术风格还是建造工艺,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差异,因此民居建筑体现出很大的地域性。
▲北京四合院
现存知名的历史民居建筑物很多。首先是北京四合院,隐藏在市井胡同中充满烟火味的传统高档合院,四面房子将庭院围合中间的建筑。它起于元大都时期,经过明代发展,到清代至巅峰,最能代表北京城市底色。
其次,要提到各地的民居,比较著名的有广东开平碉楼、福建客家土楼和皖南民居,它们均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和价值都很高,引起了全世界的共同关注。
▲皖南民居
当然还有很多民居,比如具有世界遗产潜质的藏羌民居、山西民居、云南民居和四川民居。民族地域特色浓重的新疆民居、陕西民居等。
3.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其中包括亭、榭、廊、阁、轩、楼、台、馆、桥、坞、舫、厅堂等建筑物。著名园林建筑又可以分成三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风景园林。
首先,私家园林建筑以江浙苏杭最为著名,例如苏州园林中的留园、拙政园;扬州的寄破山庄;绍兴的兰亭和沈园。
▲拙政园
其次,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周围,如颐和园、圆明园、北海、景山和承德避暑山庄等。
▲颐和园
最后是风景园林,主要分布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如山岳河湖,通过建造园林建筑,画龙点睛,增强自然景观的档次和品味,满足游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杭州西湖的苏堤、云南昆明的大观楼、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以及五岳名山泰山、嵩山、华山等园林建筑。
▲大观楼
4.宗庙建筑
宗庙建筑具体可分为:宗教建筑和坛庙建筑。中国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度,所谓三教九流,文化云集,在宗教建筑和坛庙建筑上蔚为壮观。
我国历史上道教和佛教盛行,各地都有许多寺庙、道观、塔和石窟,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教派的建筑如伊斯兰教建筑。这些宗教建筑主要为人们提供从事宗教活动的便利,著名的如禅宗祖庭少林寺、第一古刹白马寺、嵩山中岳庙、北京白云观、敦煌莫高窟、天水玉泉观,其他道教名山、佛教名山如武当山的南岩宫、五台山的显通寺、甘肃麦积山石窟等。
▲显通寺
坛庙建筑主要是祭祀天地祖宗所用,也称礼制建筑。例如北京的天坛、日月坛、社稷坛和帝王庙,各地的孔庙、关帝庙、文庙,其中曲阜孔庙、山西关帝庙和南京夫子庙最为著名。还有各地祠堂,如湖南屈原祠、山西晋祠、成都武侯祠、包公祠以及宗族的家祠家庙。
▲曲阜孔庙
5.陵墓建筑
我国文化渊源,历朝历代帝王与名门贵族众多,作为安葬和祭祀的专用场所,陵墓建筑是中国历史建筑中特殊而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的建造严格遵循风水和规制,不可逾越,包括地下的地宫和地上举行祭祀活动的建筑。
▲十三陵
它有严格的规制和“风水学”之说,帝王的陵墓建筑由地下部分的“地宫”和地上供后人举行祭祀活动的建筑及设施组成。历代帝王都很重视自己陵墓的营建。
▲清东陵
有许多十分著名的陵墓建筑,远的如秦始皇兵马俑、秦皇陵,近的有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明清皇家陵墓,如明显陵、明孝陵、十三陵、清东陵西陵等。除了前述保存较好的陵墓建筑,还有许多仅存遗址遗迹,地上建筑已荡然无存。
▲清西陵
6.城市建筑
主要是古代城市中的建筑,如城池城墙、钟鼓楼、道路桥梁等。一些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比较多这种建筑,如北京钟鼓楼、西安、南京、洛阳和开封城墙,此外还有平遥古城、安徽寿县古城墙城楼等。
▲平遥古城
7.设施建筑
这些建筑能够为国家、社会提供基本或特殊功能,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军事防御设施、水利设施和交通水运设施。
▲黄河栈道
首先是军事防御设施,如长城和各地关隘,著名的有嘉峪关、山海关、镇北台、娘子关、八达岭、慕田峪长城以及西北夯土长城。其次,水利设施在南方水系丰富地区分布较多,如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等。最后是交通水运设施,包括道路、栈道、水运码头、桥梁,著名的如秦驰道、黄河栈道、大运河、赵州桥、宝带桥和卢沟桥等。
8.其他建筑
除了上述特点鲜明的建筑之外,还有商业建筑的当铺、教育建筑的书院、学府、考场,以及牌坊、影壁墙、驿站和会馆。著名的如嵩阳书院、山陕甘会馆、北京国子监、九龙壁、湖广会馆、高邮明代盂城驿、鸡鸣驿等。
▲北京国子监
▲盂城驿
▲湖广会馆
9.小结
以上列出了一部分著名历史建筑,当然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这些著名历史建筑物很多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极大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或地方特色,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同时也以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著称,成为世界全人类的建筑瑰宝。
北京故宫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圆明园
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长城
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颐和园
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20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平遥古城
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今山西省平遥县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
还有:
丽江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明清皇家陵寝?明十三陵 、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 武当山古建筑群、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飞天的故乡——甘肃敦煌莫高窟 、大理三塔
1.万里长城,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故宫,民间称为紫禁城,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
3.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
4.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红山上,是西藏地区建筑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5.承德避暑山庄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场所。
6.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
7.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明代扩建后达到鼎盛。
8.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
9.福建土楼形成于宋末元初,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10.丽江古城位于云南丽江境内,是以纳西族为主古建筑群,有悠久文化的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
11.皖南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与江西境内的一些传统村落,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处于黄山风景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
中国著名历史建筑有:1、长城,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2、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风光而闻名于世。3、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北的布达拉山上,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造的宫殿。
(一)莫高窟
十六国时期,印度佛教文化传入东亚地区;当时,高僧乐尊为了传播印传佛教,并将古印度宗教文化融入中华文化,所以命令工匠于甘肃敦煌一带兴建佛窟,称为「莫高窟」。修建之前,乐尊先生路经一山,忽见苍穹金光闪闪,便认定这是佛光眷顾之胜地;于是,他停留于这片大漠之上,建佛窟、雕佛像、绘佛画,让雕刻艺术与壁画艺术成为传播佛教精神思想的重要介质。
汉唐时期,莫高窟闻名天下;数不胜数的崇拜佛教的富豪人家,皆蜂拥而至,令千百画匠雕匠,在莫高窟加筑加雕加画了很多座窟,这些窟亦归于「莫高窟群」之中。自此之后,敦煌莫高窟文化进入升华期与高潮期。
论窟内佛像,早期作品皆是粗糙青涩,颇显稚嫩之气;汉末唐初作品皆是瘦小苗条,颇显成熟之气;盛唐作品圆润饱满,颇显繁盛之气;晚唐作品寒陡削峭,颇显严谨之气。
论窟内壁画,山水风光、生活画卷、社会百态、奇闻逸事、神话传说……孔子不敢说的“怪力乱神”,诗人们说不尽的“田园风光”,史官们着重说的社会学问题……皆在壁画之中尽然展现。
(二)达仓朗木赛赤寺
这座寺院标志着藏传佛教格鲁派在中国巴蜀少数民族地域的正式兴起。藏传佛教研究者对于此寺也只能叹为观止。
观此寺院,金顶装饰体现尼泊尔建筑文化,暗示着尼泊尔佛教文化对藏传佛教建筑体系的影响;汉朝特色的椽、柱、梁,暗示着汉文化对藏传佛教建筑体系的影响。
(三)西夏王陵
「西夏」二字,曾经令无数中原帝王毛骨悚然。是的,这是一个比匈奴更为野性,又更具文化底蕴的边缘民族。西夏王的陵墓,当然是举世无双、珍贵伟大的丧葬建筑。
这座卧于银川平原之旁的陵墓,依「贺兰山」而建——这又是一座神奇的充满血性的山。《满江红·写怀》有云:「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在南宋文人的眼中,贺兰山,就是血之山,就是复仇之山。
1972年,当沉睡于贺兰山旁的西夏王陵被发现时,所有赶赴银川的考古人员,皆深深震惊。想当年,李元昊脱宋自立,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西夏」;自此以后,整个西夏厉兵秣马、韬光养晦,只图问鼎称霸。不久,灭宋;又不久,灭辽——就这样,两个屹立不动的威猛政权,被这群异军突起的西北野性征战者所彻底战胜。
更没想到的是,这个野性的英雄民族,竟是上古「四罪」之一「三苗」的后裔。《隋书》曰:「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西夏民族是以北方少数民族「党项」为社会主体的)曾经对唐尧虞舜构成严重威胁的叛军,孕育出这样一群对辽宋势力构成严重威胁的西北民族!
看好主题,是建筑不是其他的。
首推故宫建筑群,故宫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的淋漓尽致,雕梁画栋皆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
其次再推苏州园林,绝对是南派建筑艺术的最佳展现,有山有水有人家,别样的清新脱俗。
再说布达拉宫,大家都知道她的由来,不一一赘述。她则是藏区人民对建筑艺术的最佳展现建在巍峨的高山上,在当时的时代绝对是壮举。
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中国旷绝古今的古建筑肯定不只是以下列举的这一些,以下陈列的只是略有代表性的工程而已:
1: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者,长城不仅是一道防御的军事工程,它还是中华民族的魂,正所谓,万里长城永不倒,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里。从战国到秦朝大规模建长城开始,后代一直修补,历经数千年。
2:故宫。世界上现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于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到公元1420年建成。是世界五大宫之首,其他四大宫分别为: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3: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把南北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人说过,京杭大运河的作用,不比长城少,长城是防御游牧民族的,京杭大运河是防止分裂的,现在看起来还是有道理的。在运河史上堪称奇迹。
4:坎儿井。坎儿井,它多数位于新疆。这种在汉朝时期就出现的坎儿井,主要作用是截取地下水来灌溉农田和居民用水。解决了新疆干旱缺水问题,新疆能有许多出名的水果,都和坎儿井息息相关。坎儿井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5: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的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坐落着中国最大的一尊石刻佛像,它就是乐山大佛。大佛是弥勒佛坐像,高71米,唐朝713年开始建设,到803年结束,历时近九十年完成。
6:四大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它们千奇百怪,出自不同的朝代。这些石窟,展示了当初佛教的兴旺。
7:秦始皇陵。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这是一个庞大的地下世界,能让世界考古家惊讶。从未有过的如此规模的地下世界仿真人物陶俑,从这些可以看出当初秦朝的强大。
除了以上的,中国有名的建筑还有很多,还有许多地方有待于继续发现及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