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谣(伶仃谣简谱)
伶仃谣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的古老诗歌形式,通常被用作口头传承的歌曲,以描绘故事、历史和传统生活为主。
它具有特殊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特点,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变,传递了很多中国的文化与民俗知识。其中包含了许多道德故事,表达了对生活和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开始淡忘这种文化遗产,但伶仃谣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历史上,它也是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一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挖掘。
伶仃谣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歌,其指代的是一种讲述感人故事的歌谣。传统的伶仃谣歌词和曲调独特,通常在表现感情方面非常出色。这种民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们经常被用来表达对亲人、家庭、朋友和社区的爱和关爱。伶仃谣已经被记录和收藏,以便后代可以了解、学习和欣赏这种传统艺术形式。
伶仃谣是一首伤感歌曲,表示一种孤苦伶仃。
个人感觉这首歌是应该是以一个赶尸人死去的爱人的视角写的
杳杳飞花 散落天涯
让那些白骨 别忘了回家
清明灞上 牧笛悠扬
催行人断肠 又泪如雨下
这四句中前两句写的是赶尸人,后两句写的是湘西的情和景,这一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纯为了烘托气氛的
浅浅池塘 锦鲤成双
风缠绵着刮 听一夜落花
生死茫茫 雪衣如华
伶仃的白发 梳弄着牵挂
这四句则是写的第一人称的回忆,一个魂魄的回忆。一个女子独自在家中等着赶尸人归来,眼中满是牵挂。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到自己头发花白,却等不到赶尸人归家。
谁在哭啊哭伤了城墙
谁在笑啊触目的荒凉
谁的眼啊嘲笑这浮华
谁安静地不用再说话
一直到她在家中孤独地死去,也没有等到赶尸人,这四句是这位女子魂魄的嘶喊。触目的荒凉指的当然是前一断里的“风缠绵着刮 听一夜落花”落花人憔悴,怎不教人心碎?而从上段也可以看出此女子家境不错,但是女子却等不来丈夫归家,她只能嘲笑这一世的浮华。
流云流走我指间的沙
风吹旧了黑白色遗画
你种的柳新长了枝桠
莺飞草长又一年春夏
这四句讲的是时光飞逝。
流萤四散 殇歌安详
远行的灵魂 已不再回望
杏花村庄 炊烟初上
哪一程琴声 弥散了天光
这一段是讲赶尸人的死,“流萤四散 殇歌安详”流萤就是指魂魄,魂兮归来,自然是回归故乡。而赶尸人的魂魄归来盘亘,便要离去,不再回望这故乡。
谁在哭啊哭暗了天狼
谁在笑啊透骨的丹砂
谁的青衫被暮色埋葬
谁的梦还有蝶翅轻展
有人说这几句写的很瘆人,其实这个感觉就很正确。这应该是女魂看着自己的爱人魂魄归乡,却不愿留恋而感,而哭,而笑。哭的是爱人心中已无自己,笑的是自己的一世痴念。很多人不懂透骨的丹砂什么意思,个人感觉应该是代表女子的刻骨爱恋。被埋葬的自然是赶尸人,有蝶翅轻展的自然是女子对自己痴恋的反讽。
暖黄烛光谁剪了一晚
门前石阶泪多了几行
谁推开了那雕花的窗
怕你漏看引路的沉香
槐火纷乱 寒烟微凉
你在彼方 莫失莫忘
桥边的童谣 会不会唱
唱你留下的 那些过往
第一句是回忆两人之前对剪西窗烛的亲密,对比亡魂后的冷漠,女魂只得盘亘在家门默默流泪。女魂推开家里那扇雕花的窗(古代在天窗窗棂上镂刻雕花,这也是古人认为魂魄入室的门)怕赶尸人找不到回家的路。后面的四句像是女魂喃喃自语:你在忘川的另一面,但是不要忘了我呵!不知道桥边唱着的童谣,会不会唱你留下的那些故事。
谁在哭啊哭暗了天狼
谁在笑啊透骨的丹砂
谁的青衫被暮色埋葬
谁的梦还有蝶翅轻展
暖黄烛光谁剪了一晚
门前石阶泪多了几行
谁推开了那雕花的窗
怕你漏看引路的沉香
这几句跟上面一样理解,重复只是因为歌的需要,同时也为引出结尾。
雨落隔岸 河过忘川
沉默的船家 你渡谁过江
曲水弯弯 陌上谁家
点灯的姑娘 他回来了吗
这四句感觉是最诡异的四句,当然我的解释更加诡异。女魂在家中等不回赶尸人的魂魄,却发现在鬼界赶尸人竟然当了渡忘川的船家(难道是赶尸人渡尸归家,死后就要渡魂么)!而忘川的另一面,一个女子(鬼)正在等着他归去。
写的是:清明灞上,殇歌安详。一位倾城女子正在祭拜着她的夫君,手腕上的血色丹砂格外醒目。微风吹起她早已泛黄的青丝,瞬间泪如雨下。嘴角不禁微微上翘,暮色埋葬飞扬轻纱。
伤了城墙,暗了天狼。一夜落花,生死茫茫。伶仃白发,梳弄牵挂。远行的灵魂已不在回望,推开那扇雕花的窗。杳杳飞花,流萤四散,沉香引路,别忘了回家。
初见他时种的柳新长了枝桠,桥边的童谣唱着那些过往,唱着那些曾经。物是人非事事休,只有那副黑白色遗画与她剪烛侯天明。蝶翅不再轻展,只愿忘川河旁,点一盏灯,盼他回家。